三津八音

发布时间:2018-05-03来源:编辑:点击:

分享到:

该项目2015年被列为市级非遗项目名录。

三津八音是盛行于广西左右江壮族地区及桂东南汉族地区的一种传统民间艺术。

三津八音受广东“八音锣鼓”影响,融汇壮族民间文化元素,逐渐发展而成富有本地特色的八音吹奏艺术。它广泛流行于南宁市及周边地区,其中以邕江两岸地平话人聚居区带特别江南沙井片区的三津八音最有名。

三津八音因历史久远,起源已不可考证。三津八音又称座堂八音,民间俗称“吹哒嘀”或“嘀打佬”,是一种传统的“大吹打乐”。乐器主要有小鼓、唢呐、锣、钹、木鱼、高低梆、小锣等。主要是服务于喜庆活动,如婚嫁、新居入宅、小孩满月、祝寿、企业开典等,以增加场面热闹气氛不从事哀愁和白事活动,因此也俗称“喜庆八音”。

三津八音曲目以戏班的曲谱调律改编,通常以戏班的曲谱调律改编后吹打,也有流传于民间的简短曲调,如《水龙音》、《上小流》、《接新娘》等曲子,而年例时节、嫁娶、贺寿等喜庆节日时有专门的《大开门》、《天赐良缘》、《大朝臣》、《满园春色》、《万花锦绣》、《八仙贺寿》、《天姬送子》、《六国封相》等共计四十多首牌曲吹奏。在吹奏乐曲中,根据曲牌的节奏,唢呐用A、B、C调多调变换吹奏牌曲。锣、钹、鼓、高低梆筒等击打乐器,根据曲牌的段落,插入不同的节奏。如“万花锦绣、天赐良缘”等,在各段里都插入“相思锣鼓”。贺寿里的梆筒、小锣也都根据段落进行急、中、慢板协调配打。三津八音的调式和板式不是那么繁复、华丽,而是显出一种特有的简约美和质朴美,从而构成调式、板式的简朴性特征。各种乐器都在各种牌曲段落里按照节调吹奏、击打,产生共鸣,奏出和谐悦耳的音乐。

   三津八音——这项极具特色的民间传统文化艺术,见证着社会的发展,蕴含着劳动人民特有的生活状态、思维方式和民族情感,是南宁民间传统文化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对了解和研究近代南宁的经济和历史文化,以及传承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