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5-03来源:编辑:点击: 次
该项目2010年被列为自治区级非遗项目名录。
《南宁壮族春牛舞》是广泛流行于壮族地区的一种民族民间娱乐表演形式。其中以南宁市江南区苏圩镇一带最具代表性。《南宁壮族春牛舞》的表演形式有“独脚春牛”、“两脚春牛”和“四脚春牛”三种。
三种不同形式《南宁壮族春牛舞》的表演时间、地点、内容、形式大同小异,其中茶公茶娘的舞步也基本相同,但以“四脚春牛”的形式最为完整,舞蹈动作和场面调度也比较规范,“四脚春牛”中的舞蹈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牛舞,主要模拟牛的各种习性、动作和神态。由于表演者均为农民,与耕牛朝夕相处,他们喜牛、爱牛,对牛的性情、习惯了如指掌,故表演时动作自如,神态逼真,形象生动,犹如真牛一般,极受群众欢迎。第二种是模拟农业生产的舞蹈,如犁田、播种、插秧、挑谷等。这部分舞蹈充分发挥了道具的作用,如以彩扇的一开一合象征播种与插秧,美化了劳动,使观众得到美的享受。第三种是程式化的采茶舞步,基本舞步与“十字步”雷同,但幅度较小,不强调两边的摆动,而是贯串了膝部的屈、伸规律。
据明代《南宁府志》记载:“立春先一日,府州县排列彩亭,设土牛,迎村于东郊。”“是日办理迎春仪仗甚盛,凡距城二十里内,男女老少相竞追逐来观,至为热闹。”可见土牛迎春的习俗在广西最晚在明代即已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