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12-03来源:编辑:点击: 次
2020年被列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瑶族壁和骨伤疗法是世代相传的,富有广西瑶族医学特色的传统骨伤疗法。自清光绪年间传承至今。经四代传人,迄今已有110多年的历史。
瑶族壁和骨伤疗法发源于都安,其地处桂中部偏西,距南宁市为120公里,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目前瑶族约占全县人口22%,都安境内洼地密布,石山连绵,动植物种类丰富。千百年来,当地瑶人山居游耕,极易患跌打损伤,随手使用身边的动植物就是处理肢体伤痛的唯一办法。瑶族先民慢慢摸索总结了与骨伤疾病作斗争的经验。
疗法理论基础为“风打药物分类”。采摘鲜药后晾晒干,分别配伍使用。入山虎、毛老虎、黑九牛等10余味“打药”研磨成粉,调酒成膏; 钻地风、九节风、青九牛等20余味“风药”和“打药”打粗末成洗剂,或直接泡酒备用。
治疗方法:骨折固定后,药膏外敷接骨。骨折愈合后,改用熏洗及外搽药酒,同时要求配合循序渐进的功能训练。
疗法特点:用药安全无创; 病痛缓解快,疗程短; 动静结合,筋骨并重;操作简单,病人花费少。充分体现了“简、便、验、廉”的特点,受到患者好评。
瑶族历史上没有自己的文字,瑶医药的传承全靠口耳相传。壁和骨伤疗法创始人彭云彪从都安行医至南宁,定居于此,执笔写下《彭云彪真传》一书,在疗法的传承和保护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