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群文动态/新闻快讯

搭好文旅交流台 扮靓陆海新通道 ——南宁市文广旅局丰富文旅活动添彩对外交流合作

发布时间:2019-10-18来源:编辑:点击:

分享到:

2019年,围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和服务好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南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精心创品牌、真心促交流、匠心出精品,借助陆海新通道的强大能量,对外释放文化和旅游交流传播魅力,搭建起民歌新唱、戏剧交流、文化传承、文旅融合的交流展示平台。用连台好戏打造南宁对外展示的高光时刻,不断提升和扩大南宁文化和旅游的影响力,共绘丝路合作新篇章。

一、搭好文艺大舞台,山歌丝路迎宾朋。

(一)深情唱响心中的歌。以“我心中的歌”为主题,举办2019年南宁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群众文化活动暨第21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大地飞歌·2019”活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献上祝福:一是主题鲜明,千人拉歌深情赞祖国。着重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一条主线,创新设计了序篇《歌声嘹亮》,通过市直机关工委及各县(区)、开发区等共18支拉歌方阵队1260名队员齐唱红歌的方式,拉开庆祝活动的序幕,氛围热烈、气势宏大,台上台下融为一个整体,将南宁人民对祖国的深情书写得既饱满温暖又张力十足;二是意蕴深厚,讲好民歌故事。创造性地将多元民族文化、历史情脉、时代主题与南宁城市发展有效串联,在《歌声嘹亮》《一江诗画一城歌》《“一带一路”唱友情》《扬帆追梦再出发》的篇章中,深情唱出《我和我的祖国》,用民歌的特殊文化载体讲好动人故事;三是深化交流,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活动邀请了马来西亚、俄罗斯、意大利、印尼4个国家共25名外籍演员参加演出,本土特色与国外风情相辉映,唱响天下民歌,拓展中国—东盟文化交流渠道,为“一带一路”建设添砖加瓦。

(二)炫彩缤纷绿城的台。2019年9月14—30日,“我和我的祖国”—南宁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暨2019年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绿城歌台”群众文化活动在民歌湖大舞台、南宁市各县(区)开展,今年的“绿城歌台”与喜迎国庆相结合,精彩纷呈,设置了13个歌台为现场观众献上18场风格各异的精彩演出,以动听的歌声喜迎四海宾朋、歌颂伟大祖国,共同搭建世界优秀文化交流的大舞台。活动一是创新主歌台形式,集中展示中外民歌文化,本届“绿城歌台”以民歌湖大舞台为主歌台,集中举办了包括“同饮一江水两广一家亲”粤桂文化交流专场、中国—荷兰(南宁)文化交流专场、2019年“春雨工程”内蒙古呼伦贝尔专场、“最美山歌献祖国”2019年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绿城歌台”开幕式、2019中国—东盟国际少儿文化艺术节盛典、“我和我的祖国”2019年首府南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群众歌咏活动等6场晚会,以中外优秀民歌为主要内容,向观众呈现民族色彩丰富、异域情调浓郁、舞台互动性强的演出,搭建起国内外优秀文化交流的大舞台;二是突出地域特色,县(区)分歌台绽放异彩,各县(区)立足本土文化特征,融合地区民族形象,以具有本辖区地域特色的民族歌舞为主,展现首府南宁热烈喜庆的节日氛围;三是节目互换机制,创造区域间文化资源共享,各县区除上演本地特色节目外,还与其它县区进行优秀节目互换,塑造了多彩民族地区形象。

二、传统文化亮展台,传承经典续友情

(一)以戏剧深度合作,浇灌友谊之花。2019年9月12日—18日,第七届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在南宁圆满举办,来自东盟各国及中国的19个优秀院团,带来了26场精彩活动,其中举办优秀剧目展演23场,使充满东南亚风情的戏剧之花在金秋九月精彩绽放,在八桂大地镌刻下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华彩乐章。一是兼容并蓄,释放多元文化精彩。汇集越南木偶戏、泰国孔剧、柬埔寨皇家芭蕾、中国粤剧、中国昆曲等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再现川剧、晋剧、话剧、儿童剧、歌舞剧等,同时,以创新为旗,丰富形式,展演实验粤剧《武松》、跨界情景音乐会《啊,我的军垦爹娘》等创新剧目;二是丰富多彩,激活多种形式联动。推出汇集了欧凯明等多位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以及越南人民艺术家阮氏丽玉、缅甸艺术家钱塔尔等国外艺术名家共20多人的中外优秀剧目展演、艺术家个人专场等演出活动共23场。举办中国—东盟戏剧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及演示活动,共展出中国、越南、柬埔寨、印尼、菲律宾5个国家200余件艺术品。举办《茉莉花会·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工作坊》中国与东盟各国艺术院团、高等院校及文化机构代表相聚一堂,展示本国独具特色的非遗,共同探讨中国-东盟文化艺术交流与发展,实现戏剧跨越国界的深度对话,促进中国与东盟各国璀璨文明成果的交流互鉴,同谱文化交流合作新篇章。

(二)以文化走亲之行,凸显文化亲缘。2019年6月6日—13日,“文化走亲东盟行”活动先后走进缅甸、老挝主流社会人群,彰显文化尊重,突出文化交流,共举办了6场交流演出、3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与7家机构签署了《中国—东盟非物质文化遗产合作交流机制谅解备忘录》,展现传播中华民族文化的同时也进一步深化南宁与东盟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增强南宁文化的国际传播能力,为构建以南宁为中心,连接东盟、辐射“一带一路”、便捷畅通的国际大通道奠定了文化基础。一是展示交流并重,进行双向交流互鉴。南宁市艺术代表团演出了舞剧《刘三姐》“藤缠树”片段及《天女散花》《挂画》《断桥》《七夕盟誓》等邕剧粤剧经典节目,并与缅甸、老挝的艺术家们的精彩绝活同台献艺,变单向的演出展示为双向的交流互鉴;二是整合非遗和旅游资源,实现文旅融合发展。将壮族服饰、传统壮医、剪纸、横县大粽甚至米粉制作技艺等具有广西特色的非遗文化呈现在外国友人面前;同时通过在现场播放南宁城市宣传片,推出《壮都之旅》《香甜之旅》《天赐康体之旅》等旅游推介活动,将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旅游资源推广出去,让东盟民众近距离感知南宁文化旅游的独特魅力;三是宣传覆盖面广,活动影响力扩大。活动得到了新华网、环球时报、环球网、中国文化网、缅甸金凤凰中文报、广西日报、南宁日报、南宁广播电视台等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自治区人民政府门户网对相关新闻报道进行转载,扩大了活动传播影响力。

(三)以孔子文化为桥,拉紧文化纽带。2019年8月-9月2019“中国—东盟(南宁)孔子文化周”系列活动在南宁孔庙拉开大幕。活动抓好祭、演、展等多个环节,全方位、多板块地集中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开办国学大赛、中华文化公益晚会、千人拜师礼、国学讲座、传统婚礼等传统优质活动,同时盛邀东盟各国驻南宁领事馆总领事及东盟留学生代表参与活动。

三、打造文旅新看台,扩大对外合作圈

南宁市文广旅局积极挖掘文化和旅游特色资源,打好活动特色牌,增加活动参与度、知晓度、美誉度,通过不断升级的合作交流活动,持续扩大对外交流范围及合作领域,积极把文化的影响力转化为城市的竞争力。1.特色活动增加看点。共同组织举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暨迎中秋”青秀山大型灯展暨2019南宁购游节、方特东盟神画东南亚文化风情节、第五届全国少年攀岩锦标赛、2019中国—东盟山地马拉松赛暨“奔跑吧广西”生态马拉松系列赛等旅游节庆活动,积极参与配合做好中国(广西)—东盟文化旅游周活动、广西人游广西·2019年广西全域旅游大集市活动,指导青秀山、大明山、方特东盟神画等景区开展特色惠民活动,进一步丰富文旅节庆产品的供给。“两会”期间全市接待游客人数为155.24万人次,同比增长14.51%。宾馆饭店平均入住率为79.03%。国庆期间,共接待游客477.98万人次,同比增长17.19%,实现旅游总消费30.25亿元,同比增长23.42%。2.媒体助力宣传推介。自8月23日起,广西广播电视台、南宁广播电视台、广西日报、南宁日报、南国早报、南宁旅游微信、广西旅游信息屏等十多家媒体开设宣传专题专栏,对重要节庆期间的文旅活动进行宣传报道。利用南宁机场及火车东站广告灯箱、贯穿民族大道运行的两辆双层公交巴士车身、地铁视频、5400辆出租车LED彩色顶屏等户外广告资源开展南宁旅游形象及旅游资源、旅游线路产品、乐游南宁APP宣传,提高中外客商、游客对南宁市文旅产品的关注及参与程度,拉动旅游消费。为给中外来宾提供便捷的旅游出行服务,自2019年9月中旬起,推动开通全域旅游直通车,运行线路及服务站点覆盖环青秀山都市休闲游,环大明山休闲养生游、百里秀美邕江、美丽南方山水田园游等精品旅游线路相关景区景点。10月5日央视《东方时空》现场直播南宁灯光秀璀璨夜景,更是充分展现壮乡首府热烈庆祝70周年庆的风貌。3.深化高端艺术合作。在中俄建交70周年之际,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旅局在南宁博物馆共同主办“一带一路”艺术行——俄罗斯油画名家南宁邀请展,邀请到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8位当代油画名家展出80余幅油画艺术精品,该展是南宁市以文化交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深化中俄友谊,促进中俄文化艺术交流互鉴的积极探索,为提升南宁城市文化品位,架起了一座新的“民相亲、心相通”的友谊桥梁。同时,南宁博物馆积极对接与海外桂籍杰出人才世界知名美籍华人艺术家周氏兄弟,探讨开展艺术培训、互相推介办展等合作空间,扩大南宁国际知名度和国际视野。

来源:南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