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本馆概况
本馆简介
机构设置
开放设施
群文动态
新闻快讯
通知公告
平话文化
民俗文化
平话文化旅游节
文艺活动
百姓小舞台
周周演江南专场
服务惠民
文艺扶持
扶持动态
非遗文化
项目名录
代表性传承人
非遗活动
政策法规
艺术培训
培训信息
教学视频
艺术展台
历年荣誉
精品节目视频
展览展示
联系我们
培训报名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群文动态
/
新闻快讯
江南区:让中医药非遗“火起来” 服务群众守护健康
发布时间:2024-01-09
来源:
编辑:
点击: 次
分享到:
上午9时,整理已预约客户的信息卡,查看他们以往的病例,龚俭仪忙碌的一天开始了。
作为入选第九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之一的“龚氏痛症外治疗法”第六代传人,龚俭仪师从父亲,在江南区福建园街道淡村市场开设“龚氏痛症外治疗法”保健服务部,在30年的时间里,将祖传痛症外治疗法结合现代医学不断发扬光大。除福建园街道的居民外,还有广东、湖南、河南等地的群众慕名前来理疗,“龚氏痛症外治疗法”每年服务3000余人,收获好评无数。
据悉,龚氏痛症疗法是以祖传秘方自制传统药酒、药膏,通过外敷、辅之以按摩的一种痛症治疗法,主治各类骨伤以及腰椎类、颈椎类、神经类痛症。
上午10时,居民们陆续赶来店里,想在年前来敷药、照光疗,治疗舒缓一年到头的“忙碌病”,希望舒舒服服过个好年……
龚俭仪看诊施治时,小儿子龚滨智根据病情需要为患者按摩松筋,徒弟小江便在一旁做助手,负责登记患者基本信息、取药、收费……稍显拥挤的店里,三人分工有序,忙得不可开交。
“秋季天气温度变化不定,气温下降时,腰部会受到过度刺激,导致肌肉痉挛,出现腰痛、腰酸的情况。最近来做理疗的大多是周边的居民,离得近,过来也方便。”趁工作间隙,龚俭仪告诉记者,即使不是周末,前来做药敷的人也很多。从2013年“龚氏痛症外治疗法”保健服务部在江南区开业至今,该保健服务部基本全年无休,只要有群众来,随时能做上保健理疗。
“这里感觉疼吗?”“有点胀还有点疼。”谈笑间,龚俭仪顺手按住了患者赵阿姨的腰部穴位,边按边问询道。今年65岁的赵大姐因腰间盘突出压迫腿神经,导致上下床都很困难。经熟人介绍后,来到该保健服务部进行药敷,经过十多天理疗,赵大姐的痛感已减轻许多。
“我们的疗法采用了广西桂南地区出产的天然植物药材,包括两面针、老虎脚、鸡血藤、大罗伞等近30种。这些药材经过多个复杂过程制作而成,主要以药膏外敷和涂药酒的形式进行治疗。它们能通过对痛处的外敷刺激,发挥祛风止痛、活血祛瘀、消肿散结、温经通络等作用。”龚俭仪介绍说。
“龚氏痛症外治疗法”能传承至今,最大的特点在于:学习。龚俭仪说,做这一行,就要加强对医学知识的学习。为让患者用上安全、经济、有效的中药制剂,龚俭仪一方面紧密结合患者实际开发新配方,另一方面则是不断探索老药新用。
目前,龚氏痛症外治疗法的第七代传人——龚俭仪的两个儿子龚春宇、龚滨智已经接过祖辈、父辈的衣钵,开始跟随父亲学习龚氏痛症外治疗法,七代传承,不断精进。“我们现在也在不同的地方给群众做保健服务,希望自己技术能在实践中焕发新生,让龚氏痛症外治疗法得以传承。”
近年以来,作为非遗项目的龚氏痛症外治疗法已陆续走进南宁市各社区和社区医院,旨在通过开展体验活动,让社区居民学会自医的同时,还能让群众能在家门口切实感受到非遗文化魅力。
“龚氏痛症外治疗法在患者在康养中应用良好,能入选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证明了其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社会功能。我们将加大力度保护,让其在传承发展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为群众服务。”江南区文化馆馆长蒋观连表示。
(信息来源:
中新网广西频道 南宁市江南发布 江南区文广体旅局
)
培训报名